ID: 23008697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互算表格式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9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体积,单位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互算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教材34-35页内容及相关情况 例2,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接着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变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比,加深印象。 学习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简单的对比推理,建立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明确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能准确地运用单位 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学习评价设计 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教师活动1 1、师生聊天,问答复习。 2、你了解哪些体积单位?学生活动1 1回顾旧知,。 2先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集体交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面积、长度单位的复习,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营造了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为学生探究新知开启学习的大门。环节二:探究例2“切土豆”教师活动2 1、准备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 2、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4、汇报各自的解决方案。学生活动2 1根据已有的知识将其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2积极动脑思考,互相交流。 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并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 4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感受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环节三:通过正方体的体积的求法。教师活动3 1思考: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2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用量杯来测量梨的体积。(动手操作前说一说注意事项) 4学生汇报操作步骤以及测量结果。 5小结。学生活动3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底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高是10充满,100×10,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出:1立方分米等=1000立方厘米 活动意图说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准备好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 方体体积运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 率,再通过验证探究发觉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教学 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一个棱长为 1 分米, 另一个棱长为 10 厘米, 让学生分别运算它们的体积。依照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是 1 立方分米;棱长 10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000 立方厘米。由此 发觉: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关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 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探究中得到的体会自主进行推算。 接着 让学生依照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并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结合大伙儿的意见,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一)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我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 最后得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的结论,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