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公平正义的守护》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习了公平正义的含义,而本框更是对上节课的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维护社会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制度保障,追求正义不开个人的努力,守护正义更需要司法的守护。从而实现课标中对学生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的要求。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较之七年级学生成熟,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辨析的能力,认识也较为片面。从认知层面来讲,公平正义的概念和内涵丰富抽象,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对较为困难,不能多角度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而且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遇到不公平正义的事情时容易冲动,缺乏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旨在以学生生活及感兴趣当下发生的的案例入手,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理解公平正义内涵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用行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 学 目 标 1.政治认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及其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的制度保障,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 2.道德修养:明白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能够主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传播正能量。 3.法治观念:掌握维护公平正义的方法和途径,自觉树立起公平正义意识。 4.健全人格:拥有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5.责任意识:自觉守法,对自己负责,主动承担自己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明辨是非,勇于担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和正义的做法。 教学难点: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课前小调查:如果班里有人成绩造假并获得荣誉,你会怎么做?高考途中,同学突发心梗休克,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观点,导入课题。 1.自由发言,阐述选择理由。 2.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能否清晰表达观点,主动参与讨论,初步关联公平正义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两难情境,激活已有认知,引发对公平正义的初步思考,为新课奠定情感基础。 议题一:如何坚守公平?(约20分钟) 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坚守公平;怎样坚守公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呈现“本科生发 14 篇 SCI 论文”案例,提问:网友为何质疑刘某乔的成就?有什么影响?网友这一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2.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3.议学合作:如果你是该校学生,发现学术不端会如何做?如果你是学校负责人,应依据什么处理此事? 4.呈现《关于重大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刘作华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的举报信》 5.展示《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依据,结合重庆大学处理结果和港姐学历造假判刑8个月,引导学生结合制度和司法分析。 6.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怎样坚守公平。 1.仔细阅读材料,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发言。 2.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为什么要坚守公平,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3.认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跟随老师引导,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4.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怎样坚守公平,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1.能否准确指出案例中的不公平现象,并用教材语言说明坚守公平的必要性。 2.能否区分个人与制度在维护公平中的不同角色,准确引用制度依据说明处理方式。 设计意图:以“本科生发 14 篇 SCI 论文”这一典型学术不端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教育领域公平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