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的第一框题。宪法精神是贯彻八年级下册书的红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本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整册书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通过讲授法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基于前三单元知识的学习,首先,引领学生认知自由平等的真谛,提出自由、平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其次,引领学生基于宪法视角,从内心深处深刻体认社会主义法治尊重自由平等。最后,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树立尊重自由平等的理念。本单元的落脚点是“公民意识的教育。”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之七年级学生成熟,但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辨析的能力。特别是独生子女较多,考虑问题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容易忽略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此外,也缺乏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辩证认识的能力,容易出现严于要求他人,却对自己宽容的现象。此外,在遇到不平等待遇时容易冲动,缺乏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旨在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由平等的内涵,树立尊重自由平等的理念以及增强将法治的原则、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问题能力。 教 学 目 标 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展示图文材料,播放视频《四川一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汽车整个掀翻!》 教师语言过渡,导入课题。 1.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信息。 2.跟随教师引导,进入学习主题。 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致汽车掀翻”案例为切入点,激活学生课堂积极性,导入课题。 议题一:从“鞭炮事件”看自由的边界(约20分钟) 教学内容: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自由的内涵及在法律上的体现;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展示材料,四川男孩扔鞭炮炸翻汽车事件。提问:放鞭炮是男孩的“自由”吗?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危险后果? 2.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3.呈现生活中的“自由”受限材料。 4.呈现《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5.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自由的内涵及在法律上的体现. 6.议学追问: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8.议学追问:在生活中你受到哪些限制?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9.展示材料,网友热评四川男孩扔鞭炮炸翻汽车事件和网警公布打谣结果。议一议:造谣人员依法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