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9409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263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2024-2025,学年,七年级
  • cover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 陈本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译: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 A. 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 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 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2.如图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处应该填写(  ) A. 分封制度 B. 军功爵制 C. 刺史制度 D. 科举制度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以下思想言论,二者的言论共同反映出的治国思想是(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A. 以民为本 B. 无为而治 C. 重农抑商 D. 崇德尚贤 4.研究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以下材料中最可信的是(  ) A. 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 B. 史籍司马光《资治通鉴》 C. 影视作品《长安十二时辰》 D.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民族的拥戴,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制度 C.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D. 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6.《论佛骨表》中记载,韩愈曾针对佛教的兴盛上表唐宪宗说,佛教的流行使“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同时他在“道统论”中强调,先王之道是儒家倡导的“仁义之道”。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A. 推行依法治国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实行禁佛崇儒 D. 尊重客观规律 7.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 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 A. 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 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 C. 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 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 8.朱温建立后梁后,各地势力自立为王,政权频繁更迭,统治者常对非本土官员心存戒备。《韩熙载夜宴图》(摹本 局部)描绘出身中原的南唐高官韩熙载,刻意在家中举办奢华夜宴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B. 南方经济繁荣的社会风貌 C. 五代十国的政治状况 D. 唐朝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9.如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部分官员情况统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  ) 官职类型 来自于文职 来自于武职 总人数 枢密院正职 54人 18人 72人 枢密院副职 108人 21人 129人 注:据《宋史》、《宋宰辅编年录》及《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A.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D.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10.12-13世纪的女真贵族接触了《论语》《老子》的译本,在今内蒙古地区的黑水国遗址发现了西夏文字版本的《贞观政要》,这体现了(  ) A. 中外交流频繁 B. 统一促进发展 C. 民族交往交融 D. 社会风气开放 11.《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这样描述道:“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 完颜阿骨打 B. 成吉思汗 C. 忽必烈 D. 耶律阿保机 12.如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 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13.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 具有家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