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0823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下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日期:2025-05-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191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材,新教材,下册,七年级,统编,法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 下期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1.“和而不同”出自《论语》,教导人们和谐而不是等同。这一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核心思想 B.传统美德 C.科技工艺 D.人文精神 2.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分歧,产生矛盾,这需要妥善处理。下列做法中,属于“妥善处理”的是( ) ①尊重个人主见,互不妥协②加强沟通,反复商讨 ③理解包容,求大同存小异④互不干涉,各按各的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一位老师每逢节气都会给学生写寄语,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举体现了( )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②因循守旧,固守传统③以文化人,润心启智④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 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形结构看,商代金文中“孝”的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走路。观察“孝”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汉字的说法你认同的有( ) ①已经融入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②有美妙的形态且富有独特的神韵 ③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④将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4年秋季学期起,戏剧、舞蹈、影视首次分别作为独立学科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对此,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有( ) ①这有利于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②艺术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发挥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③艺术课程的开设决定人们的文化修养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④艺术课程不如文化课程重要,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格言、诗句与材料蕴含道理最为一致的是( ) ①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②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③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