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远离违法犯罪 法不可违 网上帮人吵架? 运用你的经验 领导收下属红包? 以下行为违法吗? 在工地捡废铁卖钱? 1、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方向指引。 法律明确告知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要做到法不可违,就要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 强制性 笔记归纳 违法类型“侦探游戏”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小明发现自己的照片制作成表情包上传到网络上。 行为二:小张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无证驾驶电动车不会被处罚。 行为三:小李和朋友一起去小区某户盗窃财物,价值约2000元。 小组讨论: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后果?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产生原因: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危害社会、应受惩罚的行为。P94 笔记归纳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较轻 社会危害性较轻 社会危害性最严重 1 2 3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犯罪 3.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欠债不还 故意伤人 扰乱治安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笔记归纳 小试牛刀 ①小锋因谩骂民警,被依法行政拘留; ②王某因擦伤他人的私家车而赔偿800元; ③李某非法捕捉野生动物,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罚金20000元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 违法就是犯罪( )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 √ √ × 情境一:张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和转发侮辱、诋毁杨某的言论。 探究与分享 情境二:某造纸厂偷偷把造纸废液排放到沙漠里。 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查阅相关法律,说说上述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不同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都有社会危害性 2.都是违法行为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阅读教材的探究与分享,解答相应问题。 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 侵犯肖像权 合同违约 侵犯著作权 思考:1、这些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这些是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3、了解了行政违法行为,你得到什么启示?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P50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 (1)民事侵权行为(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 (2)民事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如:欠钱不还、不支付劳动报酬、直播卖假货等) 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