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1016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巩固练习 2024-2025学年下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25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教材,新教材,下册,七年级,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明朝的对外关系 巩固练习 2024-2025学年下期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 一、选择题 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进行侵略活动 B.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C.寻找宝藏 D.称霸亚洲 2.在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出土了很多十四、十五世纪的中国古瓷。这个地方是( ) A.苏门答腊岛 B.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明史纪事》中记载:“永乐三年……海军三万七千余人,由苏州刘家港……达占城,以次遍历西洋诸国……而诸番利中国货物,经营互市,往来不绝。”材料中所提及的历史事件( ) A.使中国在外贸中处于劣势 B.给政府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C.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4.郑和的船队中,各类船只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可见,郑和的船队 A.远达红海 B.纪律严明 C.分工明确 D.满载珍宝 情境新课堂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率领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他的军事才能和战术创新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灵活运用地形,善于利用水战和陆战的结合,成功击败了倭寇的多次进攻。据此,请你完成小题。 5.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为患现象愈演愈烈,当时受到倭寇侵扰的地区主要包括( ) A.辽东地区 B.京津地区 C.湖南、湖北地区 D.福建、浙江地区 6.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战争。这一战争(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结束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扩大了疆域范围 D.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8.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日本权臣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这位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的日本权臣是( ) A.源赖朝 B.大久保利通 C.织田信长 D.丰臣秀吉 9.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 ) A.册封 B.授予珍宝 C.管理 D.战争 10.《广东通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当地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辽军 B.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11.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赠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 A.彰显了明帝国大国风度 B.强化了明朝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12.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波斯等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传播了中国先进文化 C.促进了陶瓷生产水平的提高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13.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是指( ) A.沙俄入侵黑龙江 B.荷兰占台湾 C.澳门被殖民者占领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4.明朝时,记述郑和下西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一批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