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1773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2025学年八下历史课件(统编人教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586221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科技,文化,成就,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 “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导弹 1.含义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第5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第4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家 2.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一: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唐国东:《中国载人航天之路》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9年)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①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 ②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3.原因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 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曾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会放他回中国。” 4.代表人物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钱学森 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中国原子弹历时5年,氢弹历时2年8个月 法国原子弹耗时15年,氢弹8年6个月 苏联原子弹耗时6年9个月,氢弹4年 美国原子弹历时6年,氢弹7年3个月 > > 4.代表人物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邓稼先 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材料三:邓稼先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手摇计算机 材料二: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 材料一: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②环境艰苦 ③设备落后 ①缺技术、缺指导、缺设备 5.困难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