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是昆明经开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同建设的产业转移核心区和先行示范区,通过“上海+云南”多种产业合作模式,打造数字工业示范高地、双碳工业实践高地等产业高地,目前已签约企业53家。据此完成1~2题。 1.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的产业合作模式可能是( ) ①上海资源+云南企业 ②上海研发+云南制造 ③上海产品+云南市场 ④上海总部+云南基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促进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园区最应注重( ) A.延长传统产业链条 B.完善产业集群 C.引进文化创意产业 D.改善人居环境 下表示意2023年上海、浙江、广西和辽宁四个省级行政区部分数据。据此完成3~5题。 地区 三次产业结构(%) 粮食单产(kg/hm2) 甲 16.4:32.8:50.8 4922.4 乙 8.8:38.8:52.4 7163.5 丙 2.8:41.1:56.1 6234.1 丁 0.2:24.6:75.2 8010.1 3.表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辽宁、广西、上海、浙江 B.辽宁、广西、浙江、上海 C.广西,辽宁、上海、浙江 D.广西、辽宁、浙江、上海 4.导致甲、乙两省级行政区粮食单产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地形地势 B.气候条件 C.城镇化率 D.种植面积 5.为提高粮食单产,甲省级行政区应边行计( ) A.推广大型农机,提高机械化水平 B.优化种植制度,提高育种水平 C.实施惠农政策,扩大种粮面积 D.促进文旅结合,发展观光农业 能源电力行业是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为实现“双碳”目标,风光发电日益受到重视。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由此引发的风光资源气候风险(例如低风速和低太阳辐射同时出现时的“无风无光”天气)将严重制约风光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威胁地区供电安全。下表示意我国持续10小时无风无光事件的频次季节平均值(单位:次)分布特征。据此完成6~7题。 分区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西南 3 4 7 5 西北 8 2 13 18 华南 6 7 11 10 华中 3 3 12 11 华东 3 3 5 9 华北 2 1 10 9 东北 1 0 3 6 6.下列自然现象可能造成持续10小时无风无光事件的是( ) ①雾霾 ②台风 ③连阴雨 ④酸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持续10小时无风无光事件对风光发电影响最小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东北地区 洞里萨湖(位置见图1)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周边洪水泛滥区分布着大片稻田,但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生活在洞里萨湖的居民大多居住“可移动”房屋(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8~10题。 8.自然状态下,洞里萨湖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洞里萨湖居民大多居住“可移动”房屋,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剧烈的水位变化 B.炎热的天气状况 C.剧烈的气温变化 D.频繁的地质灾害 10.洞里萨湖洪水泛滥区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是因为( ) A.劳动力数量少 B.灌溉水源不足 C.秋季热量不足 D.雨季田地被淹 下图示意某山峰山地垂直带谱分布,该山地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秦岭山脉 D.武夷山脉 12.图中X自然带发育的土壤( ) A.物理风化作用显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