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D.集中皇帝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 2.七一班开展“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D D C 4.“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 实现“海波平”的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7.《广东通志》中记载一个故事: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个故事结局是 ( ) A.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C B C C 8.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9.“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游“三宝塔寺”等,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中不能得出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A.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 B.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C.体现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 D.说明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 B D 11.“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这里论述的是( ) A.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B.明朝灭亡的结果 C.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清朝建立的原因 12.“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迎闯王”“拜闯王”是因为闯王( )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D.阻止了清军入关 1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C A B 1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汉、元 15.“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皇太极指挥的清军人关入主中原 B B 16.“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段文字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