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卷(广州市)1 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 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以下成就对应科学家不正确的是( ) A.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拉瓦锡 B.研究水的组成:道尔顿 C.研发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闵恩泽 D.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徐寿 2.“胜哥”在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发了一文章《浙版科学七下教材问题探讨5:教材P167与P161的自相矛盾之处》。其中强调了一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语———汉语是非常优秀的语言,没有之一!”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下列成语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指鹿为马 B.拔苗助长 C.掩耳盗铃 D.火上浇油 3.下列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含有少量木炭粉 放在空气中灼烧 B 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的 Fe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D 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NaCl 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 A.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 探究水的组成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探究 O2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5.下列实件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测稀硫酸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6.从用途角度认识物质性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B.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7.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结构观: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 C.转化观:H2O和H2可以互相转化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 8.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航天、医疗等领域,如图所示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钛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D.x=1 9.《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其中K2CO3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 10.科学家通过催化剂纳米铜硝石实现了一氧化碳到乙酸的高效转化。其反应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铜硝石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丙的化学式为 C.反应中的甲、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 11.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深刻理解了关于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12.劳动创造幸福。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用废机油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D 用炭炉烧烤用扇子扇炉火 提高木炭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13.《内经》记载“五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