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家乡的古建筑 第2课 五年级上册 湘美版 讲一讲建筑典故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他便请当时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斯文一出,广为传诵,虽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与古建筑相关的故事画。 岳阳楼的故事 创作要求 发挥想象完成与古建筑相关的故事画。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