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达标检测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针对西汉前期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以下皇帝中平定七国之乱,以达到对王国控制目的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原因是( ) A.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政权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3.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对原诸侯国的封地采取的策略是( ) A.兼并 B.剥夺 C.收买 D.分割 4.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 A.孔子 B.李斯 C.韩非 D.董仲舒 5.“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提及的汉武帝,他统治的核心思想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为了宣扬儒学,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它是( ) A.大学 B.太学 C.书院 D.翰林院 7.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焚书坑儒 ②百家争鸣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8.“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 A.根本目的 B.实施背景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9.“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述了一次激烈的战斗,诗中“单于”是对哪个民族首领的称呼( ) A.蒙古 B.匈奴 C.犬戎 D.西羌 10.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曾( ) A.对匈奴用兵 B.大规模修筑长城 C.实行分封制 D.推崇儒家思想 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二、非选择题 1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识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大一统” 他接受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确立其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结合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3.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秦皇汉武,恨不同时”之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下面是某同学对他们的比较分析。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经济 A 治理黄河;铸币权和盐铁权收归中央 思想 B D 教育文化 统一文字 E 军事 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1)把A、B、C、D、E处应填写的内容写到下面空白处。A: B: C: D: E: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从他们两人的统治措施中,你认为有哪些好的经验教训,我们今天可以借鉴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题干中“平定七国之乱”可知是汉景帝。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初分封了一些王国,以巩固统治。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因此,汉武帝要“削藩”。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问题而颁布了“推恩令”,它规定,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外,还可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许多侯国,可见D符合题意。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