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达标检测 第三单元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一、选择题 1.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3.青城山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青城山这一人文景观开始形成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我们所熟悉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土地爷等人物都来自道教的虚构神仙世界,那道教的思想来源于( ) A.孔子的儒家思想 B.佛教的影响 C.道家思想和神仙巫术 D.墨家思想 5.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左传》 6.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 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下列史实不可能在节目中出现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道教产生 8.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陕西西安参观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这里的第八大奇迹指的是 ( ) A.白马寺 B.战国编钟 C.都江堰 D.秦始皇陵兵马俑 9.右图反映了秦汉时期哪一方面的杰作 ( )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冶炼技术 D.青铜艺术 10.右图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文物,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它是( ) A.一片甲骨 B.一幅帛画 C.一件丝绸衣服 D.一张麻纸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武帝初期的太史令,学问渊博。父亲死后,司马迁当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国家收藏的图书、文献。他决心写一部像《春秋》一样的史书,谁知道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关押在监牢中。司马迁不知多少次想到死,但一想起刚开头的著作,他又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出狱后,司马迁更加发奋写作,终于写成了一部历史巨著。 材料二———这部书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 请回答: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写成的“历史巨著”是什么。在我国史学史上,这部“历史巨著”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对于司马迁的这部历史巨著,请你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进行评价。 (3)依据材料一、二,请你说一说司马迁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12.假如你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位解说员,请你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写一段秦兵马俑的解说词(要求:语言流畅,内容要包括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语言形象,描绘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陶俑、骑士陶俑、武士陶俑的神情神态)。 (2)一位游客问:秦兵马俑的一个中军俑坑未建成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秦兵马俑都面向东方 请你来为游客解答这两个问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拓展延伸】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经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西汉后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和南亚的联系,佛教才由南亚的古印度传入中亚然后传入我国。从而说明了丝绸之路的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这种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有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