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494

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解析版)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205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训练,达标,检测,第四,单元,22课
  • cover
训练·达标检测 第四单元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选择题 1.“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内迁始于(  ) 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西晋时 D.北魏时 2.西晋时,我国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蒙古    D.羯 3.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出现了几次局部统一。其中,439年就有一个政权完成了北方统一。它是由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5.“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接受同化”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维护北魏统治    D.统一语言 6.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8.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商鞅实行变法 9.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汉人胡食”“胡人汉服”这种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民族融合已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B.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C.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D.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汉人有吃少数民族食品的爱好 10.为了让同学们明晰北朝更替情况,李老师上课时展示了如下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2.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 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 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革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是在西晋时。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没有蒙古族。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汉族使用的家具以及饮食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上述图片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拓展延伸】民族融合是指民族之间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逐步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突出特点之一。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