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5979

八下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 课件(25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994354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下,历史,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破茧重生 农村生产关系的解放之路 【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壹 破茧重生--农村生产关系的解放之路 材料一: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 材料二: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摘自部编版八下历史·相关史事 ②人民公社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 材料三:1978年,在沂蒙山一个普通村庄,这个村处在半山腰,土地荒薄,老百姓“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9元,每天平均收入只有七分九厘钱,而且这还是实物折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全年没有一分钱现金收入。家产在30元以下的有13户,这些家庭除去一张木床、一张破席、一床烂被和锅碗筷,便一无所有了。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难。 1.背景: 2.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壹 破茧重生--农村生产关系的解放之路 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小岗村精神: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名词释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问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问题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问题三: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责任 利益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壹 破茧重生--农村生产关系的解放之路 4.形式: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名词释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问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问题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问题三: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