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6139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5221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新教材七下历史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史实,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鱼鳞图》、清朝《耕织图·耕》等史料,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清朝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研读史料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新课导入 【教师行为】(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盛世滋生图》,领略盛世之繁华。 【教师讲述】同学们,这幅图描绘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盛景:河道商船穿梭,街边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从画面中我们能直观感受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气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第20课,探寻《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材料一:(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材料二:(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学生回答】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全国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2.原因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 ———明太祖朱元璋 材料二 徙江南百姓于凤阳,迁山东民众于河北,徙沙漠遣民屯田北平附近,徙江西农民于云南湖广等。明初为了巩固边防,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整理 材料三 清朝延续明朝的土地普查和鱼鳞图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康熙 材料四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雍正 【学生回答】①明太祖下令开垦荒闲的田地,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②明朝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屯田。③明朝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清朝延续这一做法。 3.表现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①耕地面积: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此外,明清时期农业恢复和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朕(康熙)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清圣祖实录》 【学生回答】②兴修水利:清政府对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教师提问】明清时期重视水利建设,为农业发展筑牢根基。水利兴则五谷丰,接下来我们便看看在新修水利的基础上,农作物种植迎来了怎样的新景象? 【学生回答】①引进新作物:明朝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②农作物:清朝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粮食产量提高。③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商品化程度加深。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