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并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从建立走向繁荣的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2 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难点 重点 核心素养目标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唐太宗、武则天,感受唐朝前期的繁荣局面,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能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治国的具体措施,并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点 壹 开国奠基 拨乱反正定乾坤 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P9页,结合形势图,填写唐朝建立信息。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定 都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高祖以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资治通鉴·唐纪二》 随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 开国奠基--拨乱反正定乾坤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太宗本纪》 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玄武门之变” 开国奠基--拨乱反正定乾坤 贰 “贞观之治” 君臣共治开盛世 材料一:“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1.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 材料二: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贞观政要》 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逐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3.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 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第10页第一段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 魏征 (580-643) 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 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 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房玄龄 (579-648) 杜如晦 (585-630) 房谋杜断 杜如晦,为隋唐 时期李世民帐下 重要参谋。其运 筹帷幄,处事果 断,是为良相。 房玄龄,李世民 得力谋士。善谋, 后世以他和杜如 晦为良相典范, 合称“房杜”。 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第10页第一段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工程 营造 司法 刑狱 兵籍 军令 祭祀 教育 户籍 赋税 铨选 考核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分工合作 互相牵制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①分割相权而强化君权; ②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③制度创新,影响深远。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 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官制)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审核诏令 起草诏令 执行诏令 同意后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