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评估检测(一) 第一、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清明时节的扫墓是人们祭祖、缅怀先烈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为新中国诞生奉献生命的先烈,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 邮票发行于 (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4.“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 ) A.北伐战争 B.台儿庄战役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5.“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6.下面的“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 ( )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8.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是 ( ) A.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9.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11.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12.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 A.1950年 B.1951年 C.1954年 D.1982年 13.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14.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 ) A.工商业的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