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7237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课件

日期:2025-11-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480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年级,教学设计,倍的认识,上册,数学,大赛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艳平 课题 《倍的认识》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符号意识和数感: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发展数感。2. 运算能力:能够理解“倍数”与“乘法”或“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后续计算奠定基础。3. 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探索“比的标准”如何影响倍数关系。4. 应用意识: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问题并建立倍数模型,初步感受“倍”在生活中的用途,如成倍增长等典型应用。 教材分析 1. 地位分析: “倍的认识”是学生逐步从“加减乘除的运算关系”发展到“数量关系认识”的重要桥梁,是小学低年级“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延伸,为后续学习分数、比例、倍数问题以及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奠定认知基础。 2.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情景化的具体问题(如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关系”。学生从“1份数”的比较开始认识“倍”,由简单到复杂的“标准量”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关于倍数、比例的数学思维,同时注重培养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3.问题与挑战:“倍”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易将倍数与“相差关系”混淆,同时“份数”、“比的标准”这两个数学核心要素可能成为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基础意义,认识乘法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但他们对于“份数”与“倍数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理解较少,通常较难准确区分“差数”与“倍数”的概念;学生对于具体的实物模型或直观的操作方式感兴趣,喜欢合作、交流和游戏式学习,从形象的情境中建立抽象数理概念的能力尚未成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与语言表达不断强化概念认知。 核心素养目标 1. 数学抽象:将具体情境中“几个几份”的现实问题抽象为“倍数关系”的数学表达。 2.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摆一摆、圈一圈、分析推理等过程,理解和表述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 数学建模:通过具体萝卜比多少的过程,将“1份数量+份数=倍数关系”的模型内化为基本认知结构。 4. 应用意识:能在生活情境(故事)中提取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并能正确、清晰表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的“一份量”特性,感悟“比的标准”对倍数关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操作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合作交流法、分层任务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前游戏:感知“倍数”雏形 1. 游戏活动: 师:老师拍两下,请你们用一句口诀告诉我老师拍了几个2下?老师拍4下,老师拍6下拓展:假如老师拍8下呢?10下呢? 2. 提问: 为什么你们能够快速说出老师的拍手数量?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类似的“包含几个几”的数学问题。 拍手互动,猜测规律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倍数”的形式,通过游戏将课堂与学生产生连接。 环节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小兔子和三种萝卜的卡片图),引导学生观察三种萝卜的数量分别是: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提问:根据这些数量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红萝卜和胡萝卜相差多少根?(差的关系) 红萝卜和白萝卜一共有多少根?(和的关系) 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倍的关系)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重点研究和认识这两种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观察情境图,找出三种萝卜数量信息 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关注萝卜的“倍数”关系,感受数学用途。 环节三:操作探究,认识“倍”的概念 一、初步感知“一份数”与“倍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