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练精析:第二单元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一、选择题 1.它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鼎盛时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它是( ) A.辽 B.金 C.西辽 D.大理 2.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两个政权。它们是( ) A.北魏、西夏 B.辽、北宋 C.辽、西夏 D.西夏、北宋 3.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 A.宋高宗、宋真宗 B.宋徽宗、宋钦宗 C.宋高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高宗 4.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抗击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他是( ) A.岳飞 B.寇准 C.卫青 D.霍去病 5.“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大败金朝将领兀朮发生在( ) A.澶州 B.建康 C.郾城 D.大散关 6.看到下面这幅图,读到这句诗,你就会对一个人物再次产生敬仰之情,也同时会对另一个人物产生憎恶之恨。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 ) A.寇准和秦桧 B.岳飞和赵高 C.寇准和宋真宗 D.岳飞和秦桧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绝笔,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他临终时还念念不忘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8.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9.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1)材料一中的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诗歌中的“杭州”“汴州”各指什么地方? (2)此诗讽刺的是该朝统治者怎样的丑态? (3)说出材料二中的一个抗金将领和一个投降派的名字。这位抗金将领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4)秦桧和宋高宗令“飞”班师后,与金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女真族”“与南宋、西夏并立”等,可判断答案为B。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夏是在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的进攻下才最终灭亡的。金强大起来后,首先面对的是辽对其的压迫,所以在1125年先灭掉辽,在1127年,又灭掉南部的北宋。 3.【解析】选B。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由题中“部队纪律严明”“抗击金军”等信息,可判定“他”是抗金名将岳飞。B抗击的是辽军;C、D抗击的是匈奴。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岳飞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故选C。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岳飞因英勇抗金而被世人所缅怀和敬仰,秦桧因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而留下了千古骂名,诗句中的“忠骨”指岳飞,“佞臣”指秦桧。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的意思大致为: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可见,作者表达的是对祖国山河的统一的渴盼心情。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拓展延伸】如何评价宋金议和? 宋金议和虽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