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目录 01 02 03 军机处的设立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政策 CONTENTS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壹: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自主学习】 思考:阅读课本110页,思考为什么设立军机处? 皇太极 ①清初设立议政王 大臣会议 一旦决策皇帝也不能改变。 乾隆时将其撤销 。 皇权受限 ②康熙帝设立了南书房 康熙帝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雍正帝 雍正帝 设立 军机处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墙西室,设立军机房,以办理紧急军务。 (2)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1)直接原因:雍正年间,西北军务繁忙。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贰:设立的概况 【合作学习】 思考:阅读课本110页,完成表格? 皇帝 过程 组成人员 地位 职责 特点 作用 雍正皇帝 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 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简:陈设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高度机密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贰:军机处设立的概况 【合作学习】 思考: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材料研读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意思: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军机处的职责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速速去办 微臣遵旨 跪受笔录军机大臣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叁:奏折制度 【合作学习】 思考:什么是奏折制度? 康熙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 思考:奏折制度有什么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造成君主独断专行,容易形成决策失误 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滋生腐败,进一步激化矛盾。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壹:文字狱概念 【自主学习】 思考:阅读课本111页说一说什么是文字狱?目的是什么? 含义: 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目的: 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贰:文字狱的影响? 【自主学习】 思考:阅读课本说一说文字狱什么时候盛行?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材料: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集》 思考: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文字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