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1123

11.3严于律己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2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886592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3,严于律己,课件,30张,PPT,视频
    (课件网) 自 主 预 习 1.怎样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2.如何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 3.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法律是什么? 4.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结合教材P99—102,思考: 高中生给间谍发展“下线”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在短视频平台有神秘人加你为好友,对方称拍照能赚大钱。 你会参加吗? 11.3 严于律己 总议题:如何做到严于律己? 环节一 如何认清危害,懂法治? 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小吴的行为可能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哪些危害? ②“年纪小就不会违法”的想法为何错误? ③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沿海高中生小吴在短视频平台结识自称公司代办员的网友,对方称拍周边告示牌照片能赚辛苦费,拉人还有介绍费。起初他心存警惕,在介绍第一名同学获“介绍费”后放下戒备,两周内拉拢8名同学参与“兼职”,呈“传销式” 扩散,却不知已陷违法风险陷阱。但是,小吴的爸爸却认为年纪小就不会违法。 提示:①国家:拍摄告示牌可能泄露国家机密,威胁国家安全。②法律规定,已满 16 周岁犯罪需担责,年龄不是违法 “保护伞”。③对可疑 “诱惑” 保持警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知识小结 1.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P99-P102) 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作为初中生,你关于违法犯罪的知识达标了吗? 测一测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开始承担部分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解析: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小刚13岁,参与了一起持刀抢劫案,他的行为( ) A.因为年龄小,不用负刑事责任 B.如果情节恶劣,经批准可能要负刑事责任 C.由父母代替他接受处罚 答案:B 测一测 小宇(14岁)多次在校园里殴打同学,导致对方手臂骨折,他的行为( ) A.只是“调皮”,家长赔钱就行 B.构成故意伤害罪,可能要进少管所 C.因为不满16岁,警察不会管 D.学校记过处分后就没事了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后,虽然可能从轻处罚,但( ) A.犯罪记录会永远保留 B.只要道歉就能消除所有后果 C.长大后记录会自动删除 D.只有警察能查到,其他人不知道 答案:B 答案:A 测一测 初中生小王在网上威胁同学“不给钱就曝光隐私”,这种行为( ) A.属于“网络玩笑”,不用当真 B.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要负法律责任 C.只有成年人这么做才违法 D.删了信息就没人知道了 有利于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法律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答案:B 环节二 如何明辨是非,拒不良? 议一议 回顾小吴的行为轨迹,一开始轻信陌生网友、参与可疑“兼职”,这属于对自身行为缺乏约束的不良行为;当他尝到甜头后,为牟利而主动发展他人参与,这种带有诱导性的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