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1574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共18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53950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PPT,18张,课件,弘扬,精神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设计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题目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展开,本次教学内容聚焦中华人文精神中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从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多方面为社会和谐提供理论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则体现在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方面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道德,提升个人精神境界,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些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一些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团圆和谐理念,知晓部分道德模范的向上向善事迹,具备初步的道德认知和文化感受能力。 但学生对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思想文化的理解较为碎片化,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难以运用这些思想文化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同时,受多元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学生对中华人文精神的认同感有所下降,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中华人文精神的主动性不足。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 2.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将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美德,提升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健全人格:借助对中华人文精神的感悟,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乐观、豁达包容的心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情绪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其能够以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4.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传播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中华人文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 “非遗传承有新人” 视频,展示抖音上非遗传承的相关数据和现象。 2. 提问引导:“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这说明了什么?” 3. 引出本节课主题: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热门的非遗传承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教学主题,引发学生对中华人文精神传承的思考。 新课新授 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播放视频《屈原 AI 自我介绍》和《典籍里中国 ——— 屈原(节选)》视频片段,展示屈原的作品和故事。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分析屈原诗句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勇于探索精神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教师总结: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二、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①展示 “家和万事兴”等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以及 “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②从“六尺巷“中悟人文精神做法 从六尺巷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 结论:与人相处要和睦谦让———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