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230

第十章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2966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十,探寻,热带雨林,固碳,功能,跨学科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 (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 单元 十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探寻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与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该主题聚焦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之———固碳功能,深入探究热带雨林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教材通过融合地理学、生物学、化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热带雨林的固碳原理、过程及其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还能提升他们解决现实生活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新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深入认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及其在全球生态平衡,尤其是在碳循环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地理与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热带雨林的固碳原理、价值及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理解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并以有机物质的形式储存碳的过程,培养区域认知能力。2.详细解释热带雨林中植物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固碳功能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3.绘制图表,估算热带雨林的固碳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经过之前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生物基础知识,如气候类型、植被分布以及光合作用等,这为学习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经验较少,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从而加深对热带雨林固碳功能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 热带雨林的分布范围、主要特征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热带雨林固碳的原理和过程,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和化学过程;影响热带雨林固碳功能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保护热带雨林固碳功能的措施。 难点 理解热带雨林固碳过程中复杂的生物化学原理和碳循环机制,以及这些过程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热带雨林固碳功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观看视频 直接展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课堂导入】同学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热带雨林的固碳功能。请同学们观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图,认识碳循环过程。【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森林如同二氧化碳的银行”,这个比喻很形象。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就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中。热带雨林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左右,固碳功能显著,对减缓全球变暖有重要影响。【探究活动一】了解森林的固碳原理【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07,读图2和图3,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哪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读图,说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读图并描述森林的固碳原理。【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等地;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淡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