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794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4810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
  • cover
(课件网)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孙犁 11.山地回忆 学习目标 壹 知识必备 贰 整体感知 叁 细读感悟 肆 课堂小结 伍 目 录 说起李商隐,我们就能背出许多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 《无题》当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当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真挚,而咏史诗大多抒写时代离乱之感、怀才不遇之悲以及命薄运厄之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贾生》就是其中一首。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诗人生平经历,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领会诗歌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重点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代表作:《锦瑟》《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人物简介 贾生 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过秦论》是其散文代表作,辞赋以《吊屈原赋》最为著名。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lún diào 整体感知 听音频,划分节奏,并大声朗读。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意见。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才能。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无与匹敌。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 徒然。 指百姓。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皇帝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的,其实,汉文帝要垂问的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鬼神的事罢了。 细读感悟 1.这首诗描绘出了怎样的场景? 贾谊与汉文帝在宫殿正室晤谈。 “宣室求贤访逐臣”中“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2.从“求”和“访”可以看出汉文帝对贾谊是怎样的态度? 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3.“可怜夜半虚前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露了上文当中“圣主求贤爱才”的真相,其实是“昏君求仙访道”,辛辣地讽刺了汉文帝的昏庸,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批评之情。 4.后两句揭露了怎样的真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欲抑先扬。先褒扬汉文帝看似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爱才,从而更加突出他只顾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昏庸。 5.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6.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李商隐写这首咏史诗只是为了吊贾谊,讽汉皇而已吗?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创作背景 贾谊 李商隐 逐臣 才调无伦 被问鬼神 心系汉室 晚唐著名诗人。武宗好仙,荒废国事。宦官弄权。牛李党争,深受其害。辗转藩镇,潦倒终身。 相同点: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壮志未酬 诗人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