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1083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303409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课,贞观之治,建立,唐朝,下册,七年级
  • cover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完善时间轴,准确说出唐朝建立的概况。(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小组合作归纳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准确说出“贞观之治”的概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材料,准确说出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其结果。通过回顾唐太宗与武则天的统治概况,理解百姓是国家之本,认识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 【导入新课】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未比喻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苦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沁园春·雪》中也把唐太宗与秦始皇汉武帝相较而论,请同学们思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体现了李世民怎样的治国思想?他又是如何开创宏基伟业的? 【新授课】 【过渡】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朝的兴亡,隋朝是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那么隋之后又是哪一个王朝取而代之?(预设学生回答:唐朝)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唐朝的三位帝王,首先第一位皇帝———唐朝建立者李渊。 一、唐朝的建立 师:在正式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需要大概了解一下隋唐的时间线索。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陈完成统一。618年隋炀帝身死,同年唐朝建立,开启了又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鼎盛王朝。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善唐朝时间轴。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善唐朝时间轴。 生: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教师补充:李渊为唐高祖)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师:没错,找的非常准确。图片所示是唐朝的疆域图,左侧是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六骏是他南征北战骑乘的六匹战马。为彰显和纪念六骏的赫赫战功,唐太宗特命人以青石浮雕的工艺展现它们的英姿,置于陵前。 课堂评价:完成题目 【过渡】师: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可想而知本节课标题“贞观之治”便发生在这一时期,那么唐太宗究竟采取了何种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成果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步入第二子目———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 师:政策需要理论支撑,首先让我们根据课本和两则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材料一: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苦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如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死。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征传》 生: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息。 生: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师:没错,两个小组都找的非常好。那么唐太宗是否还有别的理念呢?让我们通过成语“房谋杜断”和课本进一步了解及补充。 唐太宗当政时,“智囊团队”中左仆射房玄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却是点子最多的一个。每当李世民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