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1475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学案(含答案)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四步复习法

日期:2025-05-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372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十,八年级,复习,四步,期末,人教
  • cover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四步复习法 一、学习目标整合 对应课程标准 章节内容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中国在世界中 1.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了解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3.掌握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应难点怎样面对挑战。 4.理解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的含义。 5.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并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负责任的大国。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例: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经过几代航天人攻坚克难,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中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东方1号 ②嫦娥一号 ③神舟五号 ④东方红一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②③④正确;“东方1号”是前苏联的太空飞船,①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挑战 表现 解决措施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合理解决争议问题 例:“碳中和”的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全球贫困人口 B.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提高全球煤炭产量 D.推动全球文化合作 2.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答案:1.B;2.D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我国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B正确。故选B。 2.节约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少用一次性餐具;步行、骑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等都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正确。故选D。 四、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人地协调观在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中的体现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