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核和电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 【学习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 。 2.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③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4.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从验电器 的大小,可以大体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5.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 组成的,其中 带正电,核外 带负电,通常情况下整个原子 (带/不带)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C。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金属是最常见的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大量的 。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摩擦起电 [实验]将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或用布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现它们都会 纸屑。 [归纳]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 。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 ”,或者说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 。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演示实验]①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 。 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 。 ③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 。 2.[归纳]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反现: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 3.[自主学习]自学课本41页,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 ① 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③电荷也有多少, 叫电荷量,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三)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1.验电器的构造: 、 、金属杆、金属罩、绝缘垫等。 2. 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 。 3.[实验]①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验电器的金属箔片 ,多摩擦几下后再接触验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 。 4.[归纳] (1)验电器的原理: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互相排斥而张开。 (2)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角度 。 探究点二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何种电荷? 。 4.在通常情况下,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 (二)[小组合作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 电子,另一个物体 电子。物体失去电子带 ,得到电子带 。 2.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 ,只是电荷 ,使正负电荷 。 探究点三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请列举生活中的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