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3550

第三章 第4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

日期:2025-05-2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8804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练习,人教,复习,一轮,物理
    (课件网)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 (综合融通课) 第 4 讲 1 (一)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2 (二)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CONTENTS 目录 3 课时跟踪检测 (一)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1.三种常见情境 类型(一) 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境1 ①可能一直加速 ②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境2 ①v0>v,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②v0=v,一直匀速 ③v0v,返回时速度为v;若v0≤v,返回时速度为v0 续表 2.解题思维趋向 (1)水平传送带又分为两种情况:物体的初速度与传送带速度同向(含物体初速度为0)或反向。 (2)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只要物体和传送带不共速,物体就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和传送带共速的方向变速,直到共速,滑动摩擦力消失,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或由于传送带不是足够长,在匀加速或匀减速过程中始终没达到共速。 (3)计算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路程要分两种情况: ①若二者同向,则Δs=|s传-s物|; ②若二者反向,则Δs=|s传|+|s物|。 [例1] 传送带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长L=10 m,以v=5 m/s的速度运行。水平传送带的右端与一光滑斜面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θ=30°。一物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左端,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然后冲上光滑斜面。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物块从传送带左端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的时间; [答案] 3 s  [解析] 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匀加速运动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1,解得a1=2.5 m/s2, 由运动学公式有v=a1t1,解得t1=2 s, 运动的距离为x1=a1=5 m, 物块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1 s, 物块从传送带左端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时间t=t1+t2=3 s。 (2)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 [答案] 2.5 m  [解析] 物块沿斜面上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 =ma2,解得a2=5 m/s2, 由运动学公式有v2=2a2x2, 解得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的大小为x2=2.5 m。 (3)从物块轻放到传送带左端开始计时,通过计算说明t=10 s时物块所处的位置。 [答案] 物块在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2.5 m处 [解析] 设物块从斜面底端上滑到最大位移处所需时间为t3,由运动学公式有v=a2t3, 解得t3=1 s。 设物块第一次沿斜面下滑过程所需时间为t4,则有x2=a2,解得t4=1 s。 物块沿斜面下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a2t4=5 m/s, 物块沿水平传送带向左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所需时间为t5==2 s。 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往返运动具有对称性,物块沿水平传送带第二次向右加速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所需时间为t6=t5=2 s。 物块第二次沿斜面上滑到最大位移处所需时间为t7=t3=1 s。 因为t1+t2+t3+t4+t5+t6+t7=10 s, 所以10 s时,物块刚好第二次上滑到最大位移处,物块在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2.5 m处。 [针对训练] 1.(2025·辽宁抚顺模拟)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顺时针加速转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 m/s2,上表面跟水平台面等高且平滑连接。当传送带的速度为1 m/s时,小物块从其B端以v0=8 m/s的速度冲上传送带,物块跟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 10 m/s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速度减为零时相对传送带运动的位移大小为8 m B.物块在传送带上始终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从物块冲上传送带到物块返回传送带B端经历的总时间为4 s D.物块返回传送带B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 解析:物块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a1===μg=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