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宪法》第三条 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产生 人民政府( 机关) 人民法院( 机关) 人民检察院( 机关) 监察委员会( 机关) 选举代表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监督 行政 审判 检察 监察 对其负责 (权力机关)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民主集中制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 审判机关 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人大和人民政府的关系) 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 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国家机关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2.1 坚持依宪治国 1 宪法的构成 2 宪法规定的内容 3 如何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4 宪法的法律地位? 一 根本的活动准则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问题1: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序言 Part 01 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主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不是所有问题 不是社会生活 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第4部宪法。在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在历时4个月的全民讨论中,广大群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提出大量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参加了讨论。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草案,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实行此后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 宪法地位 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 宪法 问题2:宪法规定的内容P21 新任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说明了什么?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举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习近平 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根本活动准则呢?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