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4814

15.1 两种电荷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67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1,学年,九年级,人教,物理,初中
  • cover
第1节 两种电荷 物理观念:认识静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实质;掌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图像建立得失电子模型、原子核微观模型,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意识与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现象推理论证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师准备:长塑料棒、塑料带撕成丝状的“章鱼”、毛巾、铁架台、细线、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绝缘手套。 学生实验:塑料尺、验电器、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绝缘手套。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静电章鱼实验:准备塑料棒、用塑料带撕成丝状的“章鱼”和一块干毛巾。用干毛巾分别摩擦塑料棒和“章鱼”,使其产生静电。“章鱼”会受到下方塑料棒向上的排斥力而飘起来。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两种电荷。 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摩擦起电 学生实验:用经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等,靠近碎纸片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学生: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圆珠笔能吸引碎纸片等轻小物体。 教师: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课件展示)。 教师: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呢 学生: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 (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 学生观察现象:相互排斥。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 学生观察现象:相互吸引。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 学生思考后:不相同。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探究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1页,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 学生回答后归纳: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 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学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师:电荷也有多少,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3.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呢 出示验电器实物。 [学生实验] (1)先观察验电器的结构。 (2)验电器的作用。 (3)①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4)如何表示验电器所带电荷的多少 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1)验电器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 (2)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