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0374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2份打包)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54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打包,2份,导学案,教学设计,辛亥革命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 导入:展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热点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营造气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板书:辛亥革命 自主探究: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关于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的?总结补充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简介。提出假设: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为患者,自己是孙中山大夫,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台医国手术。怎样医国?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按照手术进程逐步分析。病情诊断:(背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术前准备:(准备)引导学生思考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纲领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积极性。手术实施:(经过)进行讲解,引导思考“一夜的起义到全国的胜利”说明了什么?术后报告:(评价)提示:评价一场革命的成败与否要看它的根本目的是否达到,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展示“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加深学生的理解。情感升华:(认识)学生畅谈收获。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作结:“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引言部分,简介孙中山完成导学案自主探究部分,小组派代表展示,师生共同纠错。(1)病情诊断:了解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2)术前准备:面对当时的中国所采取的准备措施(3)手术实施:武昌起义及其发展(4)术后报告:对辛亥革命的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学生展示自主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提出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并从材料找出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