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7884

15.1 静电现象 课件 (共21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0次 大小:362722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1,2025-2026,九年级,科版,物理,学年
    (课件网) 第1节 静电现象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课程讲授 新课导入 本课小结 我们一起来闯关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能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能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01 能完成有关摩擦起电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 02 03 会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素养目标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1:老师先播放一段视频: 这是一个有魔法的瓶盖。都说水往低处流,可视频中为什么水流拐弯啦? 我们能不能做这个魔术呢? 1.摩擦起电现象: 一、摩擦起电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对于摩擦起电,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在小学里我们都接触过。谁能描述或演示你说知道的摩擦起电的情景或实例?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阅读课本P59—60“摩擦起电”栏目下内容。 (1)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手中提供的物品,进行“做中学”“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并让各小组长互查并汇报结果:该小组实验成功还是失败,现象是明显还是不明显。 (3)创新实验设计: 在课本和已经汇报的实验基础上,再创新实验设计,探究摩擦起电现象,能当堂完成的就当堂完成,不能当堂完成的,课后作为实践作业完成。 吸引轻小物体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 老师演示“有趣的气球”实验: (1)在横杆上适当距离绑好两个气球,如图(1)。 (2)将一个气球用毛织品摩擦后,靠近另一个,发现另一个被吸引,如图(2)。 思考、解释原因。 (3)将两个都用毛织品摩擦后,发现再也不能靠近,如图(3)。 思考:都摩擦带电后,怎么就不吸引呢?物体带电后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2.完成课本P61“做中学”中“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实验。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回答问题。 ①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或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的电荷应该是相同的;②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他们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他们相互吸引。 (3)归纳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结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存在相互作用,它们所带的电荷是不一样的。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1—3段及“加油站内容”完成问题: (1)自然界存在着 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之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库,符号是 。 两种 正 负 排斥 吸引 库仑 C Q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4.验电器: (1)实验演示:再次回顾“有趣的气球”实验。 ①没有摩擦的气球如图(1);轻轻擦两下气球,两个气球如图(2),稍稍用力多摩擦几下,两个气球如下图(3)。 ② 比较图(1)和图(2),能不能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如何判断? ③比较图(2)和图(3),能不能知道物体带电多少?如何判断? 能,根据两个气球拉线是否排斥张开角度判断 能,根据排斥力大小(张开的角度大小)判断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新课推进 (2)观察并使用验电器 ①观察并指认表述验电器的构造。 ②验电器的原理是 ,交流并尝试说出并操作其使用方法。 ③实践活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情况。 ④拓展探究:能否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种类?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球 绝缘塞 电荷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