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达标3.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选择题 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和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王昭君 B.张骞 C.霍去病 D.卫青 2.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该商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敦煌 D.疏勒 3.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这里的“西方”最远地域是( ) A.西域 B.中亚 C.西亚 D.欧洲 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 ①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 ②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 ③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 ④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面积足有6 000平方米的日本馆“紫蚕岛”是本届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自建馆之一。日本馆的主题是“心之和,技之和”,除了外形引人注目外,馆内展示的尖端技术和环保理念,更让大家一饱眼福。中日友好交往由来已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西汉起,中日交往开始有了文字记载 ②公元97年,日本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 ③汉光武帝赠日本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④西汉时,日本列岛有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来到中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_____,经过地B:_____。两关C:_____,D:_____。 (2)材料一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 (4)评价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6)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三、活动探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专家指出: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城当时充分吸纳了来自东西各方交通和商业资源的潜力,加之邻近孔雀河,河道密布而水量充盈,楼兰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 材料二 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4)重走“丝绸之路复兴之旅”大型采访考察团从西安启程,历时50多天,跨越8个国家,行程约1.5万公里,最终抵达罗马。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古迹的采访和考察,推动沿线各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张骞通西域后,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