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集核心素养 优化作业设计 --大单元视域下的数学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 数学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课程标准模块 数与代数 使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卷网- 单元名称 《负数》 单元课时数 2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负数》 主题概述 “负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有理数版块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负数一是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作准备。在以往的学习中,“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是关于0和正数的学习,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而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学生也经常有机会接触负数,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拓宽了数学视野,对数的认识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为第三学段学习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折上现金的存入金额和支出金额,水位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高于海平面的海拔和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等。想要简洁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需要引入负数。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主题学情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是在基本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总体教学要求定位为“了解”,即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了解”不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上的肤浅认识,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进行前测结果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或见到过负数,只是不知道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因此,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要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逐渐从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并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表达和运用,促进学生对负数本质的真正理解,我们认为:对“0”的再认识是关键,既然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间肯定需要分界点,所以对“0”的含义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建构。 王传兵开展的“七年级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研究结论证明 :七年级学生在初期学习负数概念时存在理解困难,他们对负数概念的表征以“正数前面添加负号”的描述居多;没有理解“+”“-”号的三种意义,特别是当两种或三种意义的符号同时出现时容易出错;对于负数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比较薄弱;对于负带分数,常把分数部分看成正数1。可以预见,对小学生而言, 正确理解负数概念和应用是存在困难的。 开放性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电子白板教室;学生4人一小组 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白板课件、手机拍照、课外文字资料等)、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2. 学生理解并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思想。 3. 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思考方面: 1.能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能自觉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体验到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主动应用负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乐于帮助同伴,愿意与同伴进行讨论与交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