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应用题常考考点 预测练 2025年中考化学三轮复习备考 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 ⅰ.仪器a的名称是 ;关闭弹簧夹后的现象是 。 ⅱ.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利用装置C开展物质回收实验。将装置A中反应后的液体倒入蒸发皿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是 (写化学式)。 (2)在“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查阅资料,获得以下碳捕捉的信息。 捕捉方法 原理 ①生物捕捉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吸收 ②膜分离技术 用选择性渗透膜将从混合气体中分离 ③化学吸收 用碱性溶剂吸收 ④物理吸附 用沸石、活性炭吸附 i.方法②的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填一种操作名称)。 ii.方法③的化学反应可用表示,则X的化学式为 。 iii.沸石中的含水量对吸附能力有影响。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沸石A和B,干燥时间对沸石的吸附量影响如图所示,图中能证明沸石A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B的证据是 。 2.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科学使用固体管道疏通剂的项目式探究活动。 任务一:管道疏通剂的疏通原理 主要成分:粒状氢氧化钠、铝粒 氢氧化钠与铝的反应原理:2NaOH+2Al+6H2O=2Na[Al(OH)4]+3H2↑ (1)疏通原理:用玻璃弯管模拟下水管(如图),氢氧化钠、铝与水反应产生的 使下水管道内的压强增大,同时松动阻塞物,促进氢氧化钠溶解堵塞物。 任务二:正确使用固体疏通剂 实验1:疏通剂的用量与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 实验次数 疏通剂质量名 水(20℃)/mL 结果(气球体积) 1 5.05(常规用量) 15 2 15.07(大剂量) a 3 25.02(超剂量) 15 (2)a= 。 (3)装置B的作用为 (填“防止液体倒吸”或“防止装置漏气”)。 (4)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实验2:水温对液体喷溅的影响 (5)为证明疏通时喷溅事故与加入水的温度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用玻璃弯管模拟装置,不变量是每次加入25.00g左右的疏通剂,变量及观察点是 。 任务三:疏通剂的配方 疏通剂配方(质量比):粒状氢氧化钠45%、铝粒24.75%、其它30.25% (6)推测影响疏通效果的因素还有 。 【探究活动四】固体疏通剂的迭代 过碳酸钠遇水的反应原理:2(2Na2CO3 3H2O2)=4Na2CO3+6H2O+3O2↑ (7)从安全角度分析,过碳酸钠替代铝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过碳酸钠遇水缓慢释放氧气,但与粒状氢氧化钠混合后遇水快速放出氧气,主要原因是 。 (8)小组同学总结了科学使用管道疏通剂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使用前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操作说明使用 B.使用时要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 C.为快速疏通可加大疏通剂的使用量、快速倒入大量沸水 3.碳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碳单质 (1)请将右边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 (2)炭黑可制成墨,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能保存长久,其原因是 。 (二)碳的氧化物 (3)碳的两种氧化物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 (4)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后,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并制作了喷气船,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如图1所示。 ①写出塑料罐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为便于改变航行方向,小组同学又在船身A处安上帆竿,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 (三)双碳行动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CO2。 (5)某化学小组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大家讨论后认为可从以下面两个角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①从反应物角度:如图A所示,小红观察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明认为还需要补充实验,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请你写小明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