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章第2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3课时 陶瓷器的制造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三)了解陶瓷器制造的主要步骤; (二)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四)了解陶瓷器的用途; (五)学会设计和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 。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 一、陶瓷器 最早的陶器 陶器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 精美的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制造工艺接近,成品却截然不同。《天工开物》对造瓷工序有详细记载。 陶器表面无釉或只有低温釉,而瓷器表面则有高温釉。 陶土含有 较多氧化铁 瓷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 900℃ 1200℃以上 二、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中国瓷器驰名世界,被西方人誉为“瓷器之国”。 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由白瓷到彩瓷的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的鹰形陶鼎 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盆 唐代的三彩骆驼载乐俑 北宋的汝窑无纹水仙盆 元代的鬼谷子下山大罐 明代的白瓷渡海观音 明代的斗彩鸡缸杯 图5.2-13 中国古代的陶瓷器 三、中国陶瓷发展史 思考与讨论 1.陶器与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同特性 陶器 瓷器 质地与外观 质地粗糙、色暗淡 细滑柔润、光洁 吸水性 断面很强的吸水性 均不透水 声音 手指轻敲,声音沉闷 手指轻敲,声音清脆 透光性 不透光 半透明 硬度 硬度低 硬度高 思考与讨论 1.陶器与瓷器的特性有哪些不同?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特性的因素: ①制作材料: 陶器———陶土——— Fe2O3较多 瓷器———瓷土——— Al2O3较多 ②烧制温度:陶器———900℃左右, 瓷器———一般为1200℃以上; ③釉料使用: 陶器———无釉或低温釉,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 瓷器———既能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能在高温素烧胎上 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釉料的使用影响着器物的外观和防水性等。 思考与讨论 2.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 (1)日常生活用具: 烧煮、饮食器具,储存容器。 (2)艺术与装饰 :工艺品 ,装饰品。 (3)宗教与礼仪 :宗教用具 , 礼仪用品 。 (4)贸易与文化交流: 贸易商品 ,文化传播。 四、陶瓷器制造主要步骤 制坯 素烧 烧制 施釉 干燥 揉泥 四、陶瓷器制造主要步骤 (一)揉泥:取适量泥料,反复揉压。 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泥团干湿均匀,防止坯体干燥时破裂变形。 四、陶瓷器制造步骤 (二)制坯:根据最终的器型,做出相应坯体 1.手捏成型 坯体徒手成型的加工方法: (1)取适量泥料,搓一个泥球。 (2)用大拇指在泥球中间按压一个凹槽。 (3)顺时针旋转并按压凹槽边缘,至薄厚适中。 (4)基本成型。 塑型时,作品底部厚度略大于上部,高度不宜过高,避免坍塌。为确保作品口部完整性,每一次拉伸、延展都要收紧口部,以防开裂。 四、陶瓷器制造步骤 (二)制坯:根据最终的器型,做出相应坯体 2.土条成型 坯体徒手成型的加工方法: (1)将适量泥团擀制成圆饼状作为底部。 (2)取合适泥团,用双手搓制粗细均匀泥条。 (3)用泥塑刀在底座边缘(与泥条连接处)划方格纹,并用毛笔刷泥浆,把泥条一层层盘筑。 (4)割去底部多余部分,用泥条制作把手,基本成型 。 搓泥条时用力均匀,防止泥条粗细不均或断裂,盘筑时注意泥条走向和角度,以塑造出陶艺作品的特殊形状和稳定性;泥条接头处可切出斜面,使连接顺畅、美观。 (3)用泥塑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