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市2025年中招模拟考试(三) 历史试卷(开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发现可以说明龙中国( ) 文物名称 发现地 距今时间 石堆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距今药有八千年 蚌龙 河南濮阳 距今约有六千年 黄土龙 内蒙古清水河 距今约有六千年 A. 影响深远 B. 形象固定 C. 分布集中 D. 起源多元 2. 在洛阳瀍河东关大街的文庙旧址前,保留着一块石碑,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记载了春秋时期孔子千里迢迢从山东曲阜来到洛阳向老子询问礼乐这一历史事件。该史事应该属于( ) 孔子入周问礼碑 A. 经济往来 B. 政治变革 C. 思想碰撞 D. 对外交往 3. 汉武帝统治时期,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候,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这样,王国缩小,朝廷直辖土地扩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推恩之诏 B. 尊崇儒术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 4. 在魏晋时期,受到中原先进农业技术的影响,河西地区的游牧族群也逐渐农耕化,实现定居生活,以至“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由此可知( ) A. 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B. 政权并立导致社会动荡 C. 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统一 D. 政治变革增强国家实力 5. 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都会都分布在南方,人口数量也以南方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当时(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 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D.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6. 郑和自编的《针位编》是远洋航行的珍贵资料。他还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体现了郑和远航( ) A. 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 加强了各国友好交往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 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7. 有学者指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击而中断,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这种种联系的叠加,成为一个一脉相承的政治谱系。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 A. 和平性 B. 统一性 C. 创新性 D. 连续性 8. 这场战争的一系列条约,构成条约体系,将中国牢牢地禁锢在外国的特权之下;焚毁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标志着文明古国被彻底打败并遭到无情的羞辱。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1915年以后,以“新”字命名的各种进步刊物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如《新申报》《新湖南》、新民学会、励新学会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 ) A. 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B. 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 C. 知识分子进一步觉醒 D.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0. 知识分子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拯救祖国的真正力量存在于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特别是工人阶级身上,“到工人中去”成为当时一部分青年的口号。这一形势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五四运动的发展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解放战争的爆发 11.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军民抗击了58%至75%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连日军自己也承认,“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看,中共军均已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这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中国战场是二战东方主战场 B.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 C.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D.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2. 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3. 这次会议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