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2990

24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45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案例 基本 信息 课题 卖炭翁 来源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民教育-出卷网-) 课型 教读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班学生 课时 一课时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 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课定位为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如下。 【课程理念】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课程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5.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6.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课程内容】 1.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2.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业质量】 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耐心专注地倾听,复述、转述完整正确,要点突出。 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 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能概括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特征和典型事件,并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化现象,了解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课程实施】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育人的育人导向;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 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二、课标分析 1.学什么 学生学习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借助课下注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