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56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第1课时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件+学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2090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自然环境,地域,人教,课时,课件,规律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要点: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产生 ①同纬度地区 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①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③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微思考 相邻自然地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吗? 提示:自然地带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模糊的,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地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呈现有规律的更替。 ②分布 a.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b.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②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微思考 热量差异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唯一影响因素吗? 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分析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区域认知) 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 2.分析两地区的景观体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 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地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地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陆地自然地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1)相同的自然地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地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地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下图为局部地区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序号与自然地带对应正确的有(  ) A.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④热带雨林带 C.⑤亚寒带针叶林带 D.⑦温带草原带 2.下列自然地带的更替主要由水分差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