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984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1课时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

日期:2025-10-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8264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变化,第二,形态,地表,内力,课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第1课时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目标导引:1.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区域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差异。 2. 通过模拟实验、视频资料,从内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形成的地貌。 3. 通过野外观察和生活实例,识别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4. 通过模拟实验及相关资料,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不同河段地貌形态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5. 通过野外观察和生活经验,识别常见的河流地貌形态。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内力作用及地貌 教材  认知 3. 表现形式、概念及影响 表现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  变位 或变形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大陆漂移、  地面抬升 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热能  迅速剧烈  变位  地面抬升 表现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浆 活动 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  破裂带 上升,侵入岩石圈或  喷出 地表的过程 岩浆只有  喷出地表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变质 作用 是岩石受温度、  压力 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  结构 发生改变的过程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破裂带  喷出 喷出地表  高低不平 压 力  结构  4. 构造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概念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 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运动方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对地表的 影响 形成巨大 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 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举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滨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合作  研讨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 848.86米。珠穆朗玛峰是反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运动状态的“敏感指示器”。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带和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大陆地震活动带。 1. 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山地的作用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内力作用。 2. 说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受力方向。(地理实践力) 提示:水平运动。 3.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说明了内外力作用的影响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研习  经典 ①海沟附近 ②海岭附近 ③生长边界附近 ④消亡边界附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本州岛东岸近海,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错误,④正确;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以下,形成海沟和岛弧,震源位于海沟附近,①正确,②错误。故选B项。 B   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A. 地表起伏不平 B. 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C. 岩浆岩的围岩中有变质岩生成 D. 岩层出现倾斜、弯曲 解析:第2题,该地区地表起伏不平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错误;岩浆侵入沉积岩层,形成侵入型岩浆岩,不属于地壳运动,B错误;岩浆岩的围岩中有变质岩,这是变质作用,也不属于地壳运动,C错误;岩层出现倾斜、弯曲是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形成的,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