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1课时 锋与天气 目标导引:1.通过动画视频观察及相关资料,理解锋面、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并总结概括各天气系统的特征。 2. 通过天气预报及相关资料,观测某次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通过观测当地的天气变化,知道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 第*页 研习任务一 气团与锋 教材 认知 1. 气团 (1) 项目 内容 概念 大范围内温度、 湿度 等物理性质比较 均匀 的大团空气 类型 冷气团 温度 低于 其到达地区的气温 暖气团 温度 高于 其到达地区的气温 (2)范围:水平范围在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在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3)特征:受同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大致一样。 湿度 均匀 低于 高于 2. 锋 暖 冷 过渡 风 云 雨 C 研习 经典 大气中凝结核能否使水汽凝结,主要取决于水汽是否达到饱和。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实际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二是通过冷却作用,减小饱和水汽压,使其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使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如图示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中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压为e。读图,回答1~3题。 A. A饱和,B未饱和 B. A未饱和,B饱和 C. A、B均未饱和 D. A、B均已饱和 A. 未饱和 B. 不变 C. 凝结 D. 增加 C 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气团都在饱和水汽压曲线之下,因此都没有饱和。 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温度为t,水汽压为e,在饱和水汽压曲线之上,因此水汽会凝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第3题,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凝结,可能会产生雾,由此可推测出不同气团水平混合后形成雾需具备类似A、B两气团的条件,即湿度较大,接近饱和水汽压,温差较大。 D 第*页 研习任务二 锋面类型及其天气状况 教材 认知 1. 冷锋 (3)天气特征 冷气团 下面 被迫 雨 冷气团 爬升 3. 准静止锋 (1)概念: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2)天气特征 (3)典型例子 锋面 时间 成因 出现地区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 夏初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达一个多月的 梅雨 天气 昆明 准 静止锋 冬半年 南下的 冷空气 遇云贵高原上山脉的层层阻挡 昆明和贵阳之间 给 贵阳 等地带来持续的 阴雨 天气 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是暖气团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云雨。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夏初 梅雨 昆明 冷空气 贵阳 阴 雨 思考 (1)暖气团的温度一定比冷气团的温度高吗?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冷、暖气团的分类主要与经过地区的温度状况有关,暖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高,如从低纬移向高纬的气团;冷气团比经过地区温度低,如从高纬移向低纬的气团;同一气团移向高纬度为暖气团,移向低纬度为冷气团。 (2)锋前、锋后如何确定? 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确定的,面向锋面前进方向,以锋线为界,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重点研讨] 1.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