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99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第3课时季风与季风气候课件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6584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效应,季风气候,季风,课时,第二,教版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3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第*页 研习任务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教材  认知 热力  气压  快  低  高压  快  高  低压  相间  海洋  以南  带  3. 具体表现 亚洲高压  副极 地低气压带  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高压  亚洲低压  副热 带高气压带  快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低压  [重点研讨] 1. 海陆热力差异及影响 陆地 海洋 热力 差异 比热容 小 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深度 传热方式 主要依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外,还依靠对流;传热快 对气温和气压 的影响 升、降温 快 慢 冬、夏 季气温 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相对海洋) 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相对陆地) 冬、夏 季气压 冬季形成冷高压中心,夏季形成暖(热)低压中心 冬夏季气压变化不明显 2.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 3. 巧记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 (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图表法 时间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合作  研讨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1. 分析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 2. 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地理实践力) 提示:以西北风为主。 研习  经典   下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A. a图表示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 B. b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 C. a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 D. 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图大陆空气柱是下沉气流,位于亚欧大陆上,表示北半球大陆此时是冬季、受高气压控制,A、C两项错误。b图大陆上空气柱是上升气流,位于亚欧大陆上,表示北半球大陆上此时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D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D项。 D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第2题,根据b图中空气柱的位置判断,b图中空气柱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切断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项正确。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极点,A项错误。没有副极地高气压带,C项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极圈附近,B项错误。故选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