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目标导引:1.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目的。 2.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 从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海绵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 第*页 研习任务 海绵城市的作用和影响 教材 认知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2. 目的:解决暴雨内涝与干旱缺水并存的问题。 现象 原因 暴雨内涝 城市 硬化地面 的增加,排水系统不够合理 干旱缺水 下渗 和蓄积的雨水减少 蓄水 净水 城市内涝 硬化地面 下渗 思考 海绵城市是否适合我国所有城市建设? 提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城市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地去建设该城市。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 快速渗水 有效集水 雨水径流 透水铺装 雨水收集利用 [重点研讨] 1. “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 海绵城市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等环节。会增加水分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等。 2. 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或水体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调节局地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合作 研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 分析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综合思维) 提示: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可有效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气温,增大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 2. 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综合思维) 提示:原因:短时间内(或特大暴雨)降水多,强度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或水泥路面大幅增加),不利于下渗;绿地、水面大幅减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弱。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湿地(或增加水面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疏浚河道。 3.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综合思维) 提示: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 研习 经典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 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读图,完成1~3题。 A. 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 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 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 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解析:第1题,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利用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湿地可调蓄径流,使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不影响水汽输送速度。绿色海绵体系会导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水循环的周期可能变长,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