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目标导引:1.通过典型案例的视频、图文等资料,分析自然环境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表现。 2. 通过设计一次模拟野外考察,认识自然环境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特点。 3. 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具体区域,会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页 研习任务一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教材 认知 2. 自然带 (1)成因 (2)命名: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因此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3)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 要素 组合 空间分布 垂直 [重点研讨]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研习 经典 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下图,完成1~2题。 A. ①与⑦植被相似—降水量相近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②与③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A 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 mm,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500~700 mm,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者降水量相近,植被相似。④是热带草原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两个地点都在赤道附近,由于海拔不同,形成的气候不同。图中③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稀少。②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②③两个地点纬度相近,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⑥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也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 A.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 ⑤地植被是热带季雨林 C. ⑥植被叶质坚硬,表面有蜡层 D.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解析:第2题,②地位于东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⑤地位于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对应的是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为减少水分蒸腾,植被叶质坚硬,表面有蜡层。⑦地位于西欧,不位于板块边界,火山、地震很少发生。 C 第*页 研习任务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 认知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分布 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东西 南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草原带 中纬度 [重点研讨]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