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848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综合微评(五)课件+检测含答案(教师用)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2381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答案,检测,课件,微评,图版
    综合微评(五)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均衡性 解析:气候影响植被,反映整体性特征。 答案:C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解析:亚欧大陆中纬地区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最能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B 3.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 解析: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从而影响雪线的高度。 答案:C 4.导致山地两侧自然带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和降水 B.光照和风速 C.径流和坡度 D.植被和土壤 解析:山地两侧由于地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导致降水有差异,由于地处阳坡和阴坡的差异导致热量有差异,因此导致山地两侧自然带差异分布。 答案:A 5.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解析:有植被覆盖的地区,白天温度不会太高,夜晚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度小。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季节变化减小。植被能拦蓄洪水,使水流速度减慢,减慢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生物的出现、生长,根部伸入岩石缝隙,使岩石风化、破碎的速度加快。 答案:C 6.下列叙述中,属于图中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地形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表现在图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表示的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红壤是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一种典型土壤。 答案:C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解析: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答案:A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冰雪覆盖增大 9.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解析:第8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9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8.A 9.C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11.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独特性 B.区域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解析:第10题,图中地壳抬升,形成了山地,影响了该地区域地带性分异。第11题,地壳的抬升使得山地一侧成为迎风坡、另一侧成为背风坡,背风坡由于降水减少,使得植被、土壤等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0.A 11.D 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