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 [本章要点] 1.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通过补给而相互联系。河流的补给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2.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与雨季一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与高温期一致。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常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3.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4.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5.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显著的海域,大多形成渔场;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海轮顺洋流航行,航速较快且省油;洋流可以加快原污染源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6.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促进水平衡、热量平衡。 7.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而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除此之外,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发生干旱的概率增大;而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 [核心素养] 1.学习本章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工具,结合水体运动的基本过程,以及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能够运用陆地水和海洋水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3.能够运用海绵城市的原理,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结合示意图,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2.结合示意图,掌握河流水的主要补给形式。 (区域认知) 3.结合生活案例,增强节水、保护水资源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协调观) 01 课前精梳理 自主学习固基础 知识清单一 陆地水体的类型 1.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陆地上各种水体的总称。 (2)分类 ①按空间分布:河流、_____、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 ②按性质:_____和淡水。 2.河流:在灌溉、_____和城市供水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 湖泊 咸水 航运 3.冰川 (1)分布:_____和高山地区。 (2)按照成因、形态和存在地区分类: 分类 主要分布地区 大陆冰川 南极大陆和北极圈内的_____ 山岳冰川 亚欧大陆和_____大陆的一些高山地区 [易误点拨] 冰川都是运动的。无论是大陆冰川或者山岳冰川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都是运动的,不是静止不动的。冰川是塑造地貌的重要因素,形成冰川地貌。 高纬度 格陵兰岛 北美 4.湖泊 (1)概念:是指地面洼地积水形成的较为_____的水域,是陆地表面仅次于_____的第二大水体类型。 (2)作用 ①具有拦蓄本流域_____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_____洪峰发生的时间等。 ②影响临近地区_____。 (3)主要分布地区 ①世界:北欧和北美。 ②我国:_____和东部平原。 宽广 冰川 上游 滞缓 气候 青藏高原 5.沼泽 (1)概念:是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_____的地面。 (2)主要分布地区 ①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