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章 恒定电流 第6节 科学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核心素养:1.掌握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能 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能设计表格,会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 4.能独立撰写 实验报告,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分析误差.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②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的接法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分析 适用条件 R RA R RV 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研习 经典 [典例1]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d = mm. [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零,可动刻度示数为38.4×0.01 mm= 0.384 mm,故 d=0.384 mm. 0.384(0.383~0.385均可) (2)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 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接通电路后的电流最小. 甲 乙 见解析图 [解析] (2)接法如图所示, (3)若通过测量可知,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为I,对应金 属丝两端的电压为U,由此可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用题目所给字 母和通用数学符号表示) 第*页 研习任务二 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项 电压 电流 斜率 2. 误差分析 (1)电阻丝通电时温度升高,使所测电阻率比常温下电阻率略大. (2)电阻丝长度及电阻丝直径测量不准确. (3)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使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3. 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 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 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研习 经典 [典例2]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 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 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0.396(0.395~0.398均正确)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39.6×0.01 mm=0.396 mm.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3 V)、电流表、电压 表、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图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3)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 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 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见解析图 4.4(4.3~4.7均可) (3)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 线两侧,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如图所示. 图线的斜率表示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x≈4.4 Ω. (4)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 .(π取3.14) A. 1×10-2 Ω·m B. 1×10-3 Ω·m C. 1×10-6 Ω·m D. 1×10-8 Ω·m C 第*页 研习任务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研习 经典 [典例3] 某小组探究未知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实验需要已选用了规格和量程合适 的器材,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实验. 甲 乙 丙 5.694(5.693~ 5.695均可) (2)按图乙连接好电路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