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福州一中高三校模拟考试 物理学科 (完卷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重心”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 C.电场强度的公式E=总利用了放大法 D.卡文迪什利用扭秤测量引力常量,利用了类比法 2.平行光α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Q 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 的范围增大,则() Q A.玻璃对a的折射率比对b的折射率小 60 B.在真空中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R C.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D.若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 3.图甲为超声波悬浮仪,其基本原理是让在竖直方向正对的两个相干波源发射的超声波 叠加后,会出现振幅几乎为零的点一节点,小水珠能在节点处附近保持悬浮状态。图乙 中P、Q为平衡位置位于(-2.5cm,0)和(2.0cm,0)的两个相干波源,该时刻两列波分别传 到了点M(-1.5cm,0)和点N1.0cm,0),己知声波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在两列波相干 并稳定后() A.该超声波悬浮仪所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频率为340Hz B.悬浮位置间的最小距离等于超声波的波长 C.两列波充分叠加后,小水珠不可以悬浮在点M(-1.5cm,0)附近 D.增大超声波的频率,可悬浮的位置数目不变 x/cm 第1页共7页 4.两颗相距较远的行星A、B的半径分别为R4、Ra,距A、B行星中心r处,各有一卫 星分别围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平方随半径r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两 图线左端的纵坐标相同: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gT-gr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的 两平行直线,它们的截距分别为bA、bB。已知两图像数据均采用国际单位,b。-b=lgV5, 行星可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忽略行星的自转和其他星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两条直线的斜率均为号 4lgT B.行星A、B的质量之比为1:3 行星A 行星B be 行星A C.行星A、B的密度之比为1:9 行星B D.行星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OR RA O lgRa IgRA igr 比为3:1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某同学利用手机拍摄了一段羽毛球运动的视频,并经处理得到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其中最高点b切线水平,C点的切线竖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点运动到c点,羽毛球竖直方向上加速度大小不变 B.由a点运动到c点,羽毛球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羽毛球在b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D.羽毛球在c点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安培受到启发,提 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他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环形电流 一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现 以最简单的氢原子为例,氢原子由一个质子构成原子核和一个绕其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 且知质子与电子的电量均为,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质量为m,静电力常量为k,则() A.氢原子分子电流的大小=·,及 2元Vmr B.氢原子分子电流的大小=。,皮 2xrmr C.图示氢原子的“N极”垂直纸面向外 D.图示氢原子的“N极”垂直纸面向里 第2页共7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